公共科研平台实验室使用规章制度

时间:2020-11-23浏览:116

实验室使用规章制度

为使公共科研平台科研实验室安全有序运行,进入实验室的所有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本实验室的各项管理制度:

1. 公共科研平台由科研处工作人员管理,外来人员未经许可禁止进入实验室,使用实验室需提前申请,仔细阅读《实验室使用规章制度》,填写《实验室使用申请表》、《安全使用承诺书》、《科研项目实验室安全风险评估表》学生需跟随指导老师共同提交申请并进行安全培训安全考试,考试合格后方可使用。

2. 凡放置到公共科研平台的仪器设备,全部对外开放。如需在平台放置仪器,原则上容积不超过平台总空间的25%,并需要自行管理、维护、修理。

3. 实验室各种仪器设备、药品等应按要求整齐地放置在固定位置,不得任意移动、不得擅自外借。个人的药品、耗材,尤其是化学危险品、剧毒物品及易燃易爆品,需严格按照各实验室管理员的安排进行摆放,并定期清理。各种标签保证清晰完整,避免拿错用错造成事故。

4. 平台只提供有限空间短暂存放物品,请妥善保管自己的物品,若有遗失,平台概不负责。如因不可抗力因素导致物品损毁,平台概不负责。

5. 危化品需放到平台危化品柜统一管理,取用危化品需指导老师亲自取用、学生不得私自取用,如因指导老师管理失误导致事故,由指导老师承担一切责任。

6. 实验室所有仪器必须经培训后方可使用,并按照操作规程严格执行;大型精密仪器需由专人操作并提前预约;细胞间需按照细胞生物学实验室规章制度执行。培训后,第一次使用时应由培训人员监督使用。仪器使用后,及时在使用登记本上登记。遇到设备发生故障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向管理人员报告,不得私自解决或隐瞒不报。因人为原因造成的损坏,按轻重程度赔偿。

7. 不得动用其他人正在运行的仪器设备,仪器使用后需清理干净,移液器使用后需调至最大量程。未经他人允许不得动用他人的实验用品。实验过程中随时注意地面、桌面、仪器的整洁。

8. 用完仪器及时拷走实验数据,平台定期清理仪器内存,如因未及时拷走数据导致数据丢失,后果自负。

9. 不得开展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相关实验。非致病性生物类废弃物的处置按照《公共科研平台生物废弃物处理的安全管理制度》执行。

10. 废物、废液等应分类放在废物桶内不可倒入水槽,废弃耗材不可倒入水槽,以防下水道腐蚀或堵塞。

11. 具有易挥发物质或其他特殊化学品的实验操作应在通风橱中进行。

12. 实验室内不得大声喧哗,禁止乱扔杂物、吸烟、饮食,实验人员必须掌握防火、防爆、防毒有关知识。

13. 每日实验结束后,需将所用药品归位,并清理仪器、实验区域及周边卫生,保持台面、地面干净整洁。产生的动物尸体需由本人当天按学校规定送至实验动物中心。产生的“三废”按相关规定妥善处理,剧毒废弃物由实验室统一处理,不得私自倾倒。涉及微生物或其他细菌类的生物废物必须进行高温高压灭菌或化学浸泡处理,然后送至实验室废弃物暂存处(实验动物中心旁)处置。

14. 各实验室管理人安排专人负责卫生管理和医疗垃圾管理工作,并坚持“谁使用谁清理”原则。定期打扫室内卫生,定期清理医疗垃圾。

15. 实验期间注意节约电,开空调时关紧门窗,并且进出实验室随手关门。

16. 假期如有学生需要开展实验时务必有指导老师在场,假期原则上不开展过夜实验

17. 每日离开实验室时必须对实验室进行全面检查,检查无误后于各实验室门口填写《离开实验室检查登记表》;离开实验室的最后一位人员,应确保水、电、气、门窗等关闭并检查培养箱等(具有温度保险装置)是否处于受控或其他正常状态(高温、高压、高速运转仪器不得过夜)

18. 如违反平台规章制度,需写检讨、领导/指导老师签字,同一人检讨三次取消实验室使用资格。出现以下情况直接取消个人的实验室使用资格:

a. 同一人出现一次在污染区做实验不戴手套或污染区转非污染区不换手套的情况

b. 同一人出现一次未经他人允许,动用他人的东西

c. 同一人出现一次违规使用仪器

d. 同一人使用冰箱后未关冰箱门

19. 出现以下情况取消整个课题组的实验室使用资格:

a. 同一课题组出现两次在污染区做实验不戴手套或污染区转非污染区不换手套的情况

b. 同一课题组出现两次未经他人允许,动用他人的东西

c. 同一课题组出现两次带领未授权人员进入平台实验室

d. 同一课题组出现两次违规使用仪器

20. 实验期限结束后,需将本人物品带走(包括橱柜、冰箱内的所有物品),经管理人员检查后,方可离开。实验期限最长不超半年,每年寒假/暑假放假前所有人重新申请;如没有重新申请,默认实验期限结束;平台将检查期限结束人员的物品是否清空,过期未清的将由平台清理并做废弃处理。

21. 本制度由公共科研平台起草、修订和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