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科研平台举办2025年“安全生产月“第二次安全培训

时间:2025-06-26浏览:10

目标:提升实验室人员消防安全意识与应急处置能力,最大限度保障人员生命安全及实验室财产安全。

参与培训人员:公共科研平台进行实验的教师及学生

讲解人员:刘圣辉老师、陈文凤老师。

1. 消防安全

1)预防措施:

火源管控:严禁实验室内吸烟、使用明火(特殊实验需申请);加热设备远离易燃物;电器设备使用后及时关闭。

易燃物管理:易燃化学品最小量存放,远离热源火源;废溶剂及时处理;实验台面保持整洁,无大量可燃物堆积。

电气安全:避免过载使用插线板;电器线路无老化破损;设备接地良好。

2)风险识别:

识别实验室内的潜在火源(电炉、烘箱、酒精灯等)。

识别易燃物存放点(溶剂柜、试剂架)。

熟悉消防器材(灭火器类型、消火栓、灭火毯)位置及使用方法。

3)应急处置:

发现火情:立即大声呼救着火啦!并按下最近的手动火灾报警按钮。

初期灭火:在确保自身安全且火势极小可控时(如小范围溶剂起火、电器起火初期),正确选择并使用灭火器材:

干粉灭火器:对准火焰根部扫射。适用于固体、液体、气体及电器火灾。

二氧化碳灭火器:对准火焰根部喷射,注意防冻伤。适用于液体、气体及电器火灾,对精密仪器损害小。

灭火毯:覆盖火源,隔绝空气。适用于小范围容器起火、人身上着火。

无法控制时:立即停止灭火,迅速撤离,关闭起火房间门窗(如安全可行)。

疏散路线:按预先规划的最近、最安全疏散路线撤离。严禁使用电梯!

行动要点:

保持冷静,迅速有序。

低姿前进(如模拟烟雾环境)。

用湿布捂住口鼻(如有条件)。

帮助行动不便者撤离。

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返回建筑内。

2. 触电安全

1)预防措施:

绝缘防护:使用带绝缘外壳的设备;检查电线绝缘层是否破损;湿手勿操作电器。

规范操作:设备使用前检查插头、电线;先断电再连接/拆卸电路或更换部件;高电压设备设置明显标识和防护栏。

接地保护:确保设备接地良好,使用漏电保护器 (RCD)

2)风险识别:

识别裸露电线、破损插头插座、积水区域附近的电器。

3)应急处置:

发现触电:切勿直接用手拉拽触电者!

切断电源:立即关闭最近的电源开关或拔掉插头(用干燥绝缘物操作)。

脱离电源:若无法快速断电,使用干燥的木棍、塑料棒等绝缘物体将电线或触电者拨离电源。

呼救与急救:大声呼救,拨打急救电话;检查触电者呼吸心跳,必要时进行心肺复苏 (CPR);等待专业救援。注意自身安全,防止二次触电。

3. 特种设备安全 (以气瓶为例)

1)预防措施:

气瓶管理:气瓶固定良好(链条/支架);远离热源火源;安装减压阀;使用专用推车搬运;氢气等易燃气体需防回火装置;瓶帽在不使用时盖好。

应急处置:

气体泄漏:发现泄漏(嘶嘶声、气味):

熄灭所有明火,关闭可能的点火源。

如安全可行,尝试关闭气瓶阀门(使用防冻手套)。

疏散人员,报告负责人,泄漏量大或易燃易爆气体泄漏需报警。

4. 危化品安全

1)预防措施:

分类储存:按相容性分区分类储存(酸、碱、氧化剂、还原剂、易燃品等分开);使用专用安全柜(易燃品柜、腐蚀品柜、毒害品柜);标签清晰完整。

2)应急处置:

小量泄漏:佩戴合适PPE;使用吸附棉、沙子等专用吸附材料覆盖吸收;收集后按危废处理;彻底清洁污染区域。

大量泄漏/剧毒/易燃易爆品泄漏:

立即撤离泄漏区域所有人员,向上风处转移。

报告实验室负责人、安全管理部门及应急救援部门。

设置警戒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

在安全前提下,关闭火源、热源。

切勿盲目处理!等待专业人员处置。

5. 应急喷淋装置与洗眼器

作用:化学品(尤其是腐蚀性、刺激性、毒性物质)喷溅到身体(尤其是眼睛、面部、大面积皮肤)时的紧急冲洗设备,是降低伤害的最关键第一步。

位置:显著标识,10秒内可达,通道无障碍。通常位于实验室入口、危化品操作区、走廊。

正确使用(实操演练重点):

1)眼睛接触化学品:立即!冲到洗眼器前。

用手推开/脚踏启动阀门(视型号而定)。

用手指撑开眼皮,确保水流冲洗到眼球和眼睑内侧。

持续冲洗至少15分钟!(或按SDS要求时间)。转动眼球。

边冲洗边寻求他人帮助呼叫救援。

2)皮肤接触化学品:

立即冲到应急喷淋装置前。

拉下手柄(通常为醒目的拉杆)启动水流。

迅速脱掉被污染的衣物!(非常重要,防止持续伤害)。必要时可使用配备的剪刀。

站在水流下,持续冲洗受污染皮肤至少15分钟!(或按SDS要求时间)。确保水流覆盖所有受污染部位。

边冲洗边寻求他人帮助呼叫救援。